2018下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
- 时间:
- 2019-06-28 10:41:37
- 作者:
- 邹老师
- 阅读:
- 来源:
- 湖北教师资格证报名
【导读】为了方便各位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,湖北教师资格网特此为大家整理了2018下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汇总,希望可以帮助大家!预祝各位考生都能考取到湖北教师资格证!
点击查看:2018下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答案汇总一 单项选择题
1-5 CDADC 6-10 CBDBC 11-15 ABBCD 16-20 AABAC 21-25 DBABA 26-30 DDBCB
二、音乐编创题
31.【答题要点】敬请期待
三、音乐作品分析题
32.【答题要点】
(1)
(2)第一乐句:五声A羽,第二乐句:六声A羽(加变宫),第三乐句:六声A羽(加变宫)。
(3)该歌曲以明快轻松的曲调塑造了一幅充满欢乐气息的画面,歌曲在调式的羽音上开始,2/4拍的节奏以及小附点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歌曲的轻快情绪一览无遗,第二乐句中加入了调式的偏音变宫音使得民族色彩进一步加强,歌曲中六度的跳跃,以及后两句的重复又体现了劳动人民欢快喜悦的心情,歌曲最终收束于羽音,形成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歌曲。
(4)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所用到的旋律发展手法为:同尾换头。
四、教学设计题
33.【答题要点】提供
一、教学目标
【情感态度价值观】
通过聆听作品《野蜂飞舞》,深层次感受音乐,增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热爱。
【过程与方法】
通过聆听、学习音乐,增强音乐审美能力。
【知识与技能】
完整欣赏乐曲,并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,掌握小号的音色特点,了解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【教学重点】
完整欣赏乐曲,掌握小号的音色特点,了解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。
【教学难点】
了解强力五人团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作品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
1.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《不能说的秘密》中斗琴大赛的片段,并提出问题:这个片段中斗琴所使用的乐曲都有哪些?
2.学生自由回答,教师总结并引出《野蜂飞舞》。
(二)感知歌曲
1.教师初次播放《野蜂飞舞》的演奏视频,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。
师:听完这首乐曲,大家觉得乐曲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乐曲给了我们情绪激昂的一种感受。
2.再次聆听作品《野蜂飞舞》。
师:听完这首歌曲,大家觉得这首乐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?
学生自由回答。教师总结:速度是极快的,带有炫技的特点。
3.教师分享《野蜂飞舞》的概况:《野蜂飞舞》是一首非常诙谐幽默的音乐小品。它原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所作歌剧《萨旦王的故事》第二幕第一场中,由管弦乐演奏的一首插曲。如今,这首风格诙谐的作品,已脱离原歌剧,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通俗名曲。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,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,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,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。
(三)深入探究
1.教师播放音乐《野蜂飞舞》,学生想象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?(能够感受到野蜂飞舞时的动态和气势。)
教师总结学生发言,并简要介绍《野蜂飞舞》的故事内容:《野蜂飞舞》这支曲子就是描写野蜂袭击织布工和厨娘时的戏剧音乐。作曲家本人是这样描述的——从海面的远方,飞来一群大黄蜂,围绕到天鹅的四周,盘旋飞舞。
3.再次播放《野蜂飞舞》,分析乐曲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故事场景和蜜蜂飞舞时候的样子的。
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,教师总结:这支曲子是a小调,活泼的快板,乐曲从快速下行的32分音符半音阶开始,然后是上下翻滚的音流,生动地描绘了野蜂振翅疾飞,袭击两个坏人的情景。
4.教师提问学生:这首作品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?通过欣赏作品,总结一下它的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?
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,讨论完毕由小组长展示讨论结果。
教师进行评价并总结:作品是由小号演奏,我们通过欣赏作品可以听出它的高音区强劲有力,穿透力很强;中音区饱满有力,清澈透明;低音区音响稍显粗糙。
5.播放《萨旦王的故事》歌剧视频片段,学生感受乐曲在歌剧片段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?
教师总结:音乐的出现让歌剧更加生动,仿佛眼前出现了野蜂在飞舞时的场景。
6.由此,教师简要介绍作曲家: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,俄国作曲家,主要作品有歌剧《雪娘》《金鸡》《萨特阔》、管弦乐曲《舍赫拉查德》《安塔尔》《西班牙随想曲》等。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这样的设计,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,更全面地掌握新知,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,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。
(四)拓展延伸
1.教师出示图片,介绍强力五人团。
强力集团又被称为五人强力集团、强力五人集团、五人团等。19世纪60年代,由俄国进步的青年作曲家组成的“强力集团”,是俄罗斯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。“强力集团”的主要成员有5位,他们分别是巴拉基列夫、居伊、穆索尔斯基、鲍罗丁、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。
2.播放穆索尔斯基的《跳蚤之歌》,体会两首乐曲的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。
(1)学生分组进行讨论。
(2)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。
(3)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:《跳蚤之歌》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1879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著名讽刺歌曲。歌词选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《浮士德》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特与一群朋友在酒店里所唱《跳蚤》一歌中的诗句写成。在他之前贝多芬、里拉、柏辽兹等作曲家都曾为这段歌词谱曲,但都是歌谣风格的分节歌,而穆索尔斯基所作的是一首“通谱歌”,它以鲜明的音乐形象、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著称于世。
【设计意图】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,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,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,提高了音乐欣赏、表现、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。
(五)小结作业
(1)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,并引导学生要深层次感受音乐,增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热爱。
(2)课后搜集其他强力五人团的曲目并聆听,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;教师播放音频,在歌声中结束课堂。
五、案例分析题
34.【答题要点】敬请期待
六、课例点评题
35.【答题要点】敬请期待
免费领取教资笔试/面试/普通话备考资料> >